颜射

表格下载 ENGLISH
颜射 学术报告: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的选址布局与优化、面向“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沿海港口的腹地演化
作者: 来自: 更新时间:2025-09-19

颜射 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一: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的选址布局与优化 报告时间:2025年9月22日,13:30开始 报告地点:海运南楼1409会议室 主 讲 人:张新放 博士 主讲人简介: 张新放,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颜射/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软科学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主要聚焦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国际物流管理与陆海联运优化等,开展陆海多式联运枢纽/网络的路径规划与优化、国际物流网络的经济效益与政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报告内容简介: 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对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聚焦于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的选址布局与优化问题,基于涵盖国内运输网络、国际海运网络和国际陆运网络的综合物流体系,从多尺度地理空间与网络节点连通性视角出发,构建多维度连通性模型,包括国内连通性、服务覆盖范围、国际海运连通性和国际陆运连通性等维度,并提出一种融入决策者偏好的综合评估方法,量化枢纽的综合连通性水平。进一步分析中国国际多式联运物流节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内生与外源多维影响机制,提出枢纽选址布局的评价框架;构建以国际多式联运网络总成本、碳排放量和枢纽总连通性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相应的求解算法,从而形成选址布局的优化方案,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报告题目二:面向“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沿海港口的腹地演化 报告时间:2025年9月22日,13:30开始 报告地点:海运南楼1409会议室 主 讲 人:彭琰 博士 主讲人简介: 彭琰,华东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学科博士后。所在团队为杜德斌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领衔的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暨上海高校智库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和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港航运输规划与管理、海运地理。

报告内容简介: 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正式提出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航程短、经济性较高的海上通道,“冰上丝绸之路”可能显著影响托运人与航运公司在海运市场中的路径选择行为,进而对中国沿海港口的腹地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科学预判在该航线背景下中国沿海港口腹地的演变趋势,将有助于提前把握港口与航运市场的发展动向,并制定相应策略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本报告统筹考虑中国沿海港口的陆向与海向腹地,分别构建了混合交叉巢式Logit模型与海向腹地网络演化模型,用于模拟不同情景假设下托运人及航运公司的港口选择行为。基于港口选择结果,研究刻画了中国沿海港口陆向与海向腹地的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在“冰上丝绸之路”影响下推动中国沿海港口适应性发展的政策建议。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